达闻偈,悔谢曰:而今而后,当谦恭一切。弟子诵《法华经》,未解经义,心常有疑。和尚智慧广大,愿略说经中义理。
师曰:法达!法即甚达,汝心不达。经本无疑,汝心自疑。汝念此经,以何为宗?
达曰:学人根性暗钝,从来但依文诵念,岂知宗趣!法达听了偈后,向六祖忏悔谢罪说:从今以后,我一定对一切谦虚恭敬。弟子虽然诵持《法华经》,却不了解经文要旨,所以心中常有疑惑。和尚智慧深广博大,恳请为我略微讲说该经要义。
六祖惠能说:法达!佛法本是教人通达。而你的本心愚迷而无法通达。佛经原本不存在什么疑惑,是你自心起了疑惑。你所念的经,可知道它以什么为宗旨吗?
法达说:弟子根性愚钝,从来只知道依经文念诵,哪里会知道以什么为该经宗旨啊!
师曰:吾不识文字,汝试取经诵一遍,吾当为汝解说。法达即高声念经,《譬喻品》。师曰:止!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。纵说多种譬喻,亦无越于此。何者因缘?经云:『诸佛世尊,唯以一大事因缘,出现于世。』一大事者,佛之知见也。
世人外迷着相,内迷着空;若能于相离相,于空离空,即是内外不迷。若悟此法,一念心开,是为开佛知见。六祖惠能说:我不认得字,你先把佛经拿来念诵一遍,我为你讲解。
法达立刻大声念诵经文,念到《譬喻品》时,六祖惠能说:停!这部经原本是以“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”为宗旨的。纵然说了再多种比喻,也不会超越这个宗旨。什么是因缘呢?佛经上说,“诸佛世尊都只为一大事因缘所以出现于世间”,所谓一大事,就是佛的真知正见。世间的人不是向外迷惑执着诸相,就是心内迷惑执着于空,如果能够于相远离相执,于空远离空执,这就是内外都不执迷。如果悟得这个法门,在一念之间豁然开朗,这就是开佛知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