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吉安KTV招聘网 > 吉安热点资讯 > 吉安励志/美文 >  放眼当下出版界传统文化出版物鱼目混珠、泥沙俱下诸多出版商打着

放眼当下出版界传统文化出版物鱼目混珠、泥沙俱下诸多出版商打着

2022-10-18 07:35:06 发布 浏览 550 次

放眼当下出版界,传统文化出版物鱼目混珠、泥沙俱下,诸多出版商打着传承古典文化的旗号,曲解经典,对现代读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认知传承经典起了误导作用。有鉴于此,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《国学经典丛书》特别注重版本的选取。这套丛书30个品种当中,大多数择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,是请相关领域的名家、专业人士重新梳理的。这些版本在尊重原典的前提下同时兼顾其普及性,希望读者能有一次轻松愉悦的古典之旅。

种种原因,这套丛书必然会有缺点和疏漏,祈望方家指正。

《史记》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体大思精的历史著作,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传记著作。司马迁撰。

司马迁,西汉史学家、文学家和思想家。字子长,左冯翊夏阳(今陕西韩城市西南高门村)人。西汉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谈之子。幼年耕读于故里。十九岁时家徙茂陵,入京师长安。二十岁时游大江南北,考察风俗,网罗天下放失旧闻。二十九岁,入仕为郎中。汉武帝元鼎六年(前111)为郎中将,奉使西南夷设郡置吏。元封三年(前108)继父职,任太史令,得读史官所藏图书,获得了有利的修史条件。太初元年(前104),司马迁与唐都、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,并加紧了《史记》的撰述。七年后,即天汉三年(前98),为李陵降匈奴事辩解而下狱,惨遭腐刑,蒙受了极大的屈辱,痛不欲生。但每当轻生之念萌生,司马迁耳边就回响起父亲临终时的遗教,以及自己发愿完成一代大典的决心;同时眼前展现了一幅幅古人发愤著述的画面。自古以来,权贵富人生时显赫,死而名灭,多到不可胜记,只有那些具有坚强毅力、崇高品格而且做出了一番事业的人才能名垂后世。这就是司马迁在《太史公自序》和《报任安书》中一唱三叹,反复申说的“发愤著书”说。遭李陵之祸,使司马迁的人生立场发生了重大转变。他从个人的悲怨中解脱出来,发愤撰述。出狱后任中书令,虽尊宠任职而心如冷灰。他把自己的愤懑和不平倾注在《史记》中,成为“一家之言”,表达了鲜明的爱憎感情;他同情人民的苦难,揭露专制统治的黑暗,留下了宝贵的实录作品,这一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。司马迁自题其书曰《太史公书》,东汉末通称《史记》。传见《汉书》卷六十三。

下面评介体大思精的《史记》。

什么叫体大思精?体大,指《史记》的五体结构和系统性;思精,指《史记》内容的全面性、系统性和进步性。《史记》内容丰富,贯通古今,上起黄帝,下迄汉武帝,用五十二万多字,写了三千年历史,文字简练而知识包罗万象,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。鲁迅评价《史记》是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《离骚》”,就是说《史记》的史学和文学价值都达到了高峰,是一部人人必读的奇书。

说到《史记》的结构,它是司马迁精心创作的一个人工系统工程,闪耀着智慧的光芒。《史记》由五体构成:一、《本纪》十二篇;二、《表》十篇;三、《书》八篇;四、《世家》三十篇;五、《列传》七十篇,总计一百三十篇。

五体,名称不同,写作方法也不同,记载的内容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系统,合起来构成一个大系统。具体说,《本纪》提纲挈领记载国家大事,以王朝和皇帝为中心内容,记事按年月排列。《书》是分门别类的文化专史,按专题内容从古到今叙述源和流,形成贯通的历史。《世家》与本纪一样按年月编年记事,只是对象为列国诸侯。《列传》是人物传记,着重写人的言行或历史事件,生动精彩,最有文学性。《表》是联系纪传的桥梁,把众多的史事与几千个人物,用简明的表格排列起来,勾画历史发展的线索,反映历史阶段的发展,是十分精细的创作。《史记》五体内容,都以人为中心写历史,把从古到今社会各阶级、各阶层的人物活动勾画出来。其中既有帝王将相、公卿贵族,也有士农工商、医卜游侠以及各色市井小民,社会的各色人物与生活都写进去了。经济、政治、军事、文化、民族、宗教,以及天文、地理,无所不包。这样丰富的内容,由于体例完备,即五体的分类记载,十分有条理地反映出来。

《史记》具有丰富的思想性,它要在结构上把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反映出来,所以五体以及各体的篇数都包含有哲学义理。

司马迁时代盛行五行哲学,认为天地万物是由金、木、火、水、土五种元素组成的,人类社会历史也表现为五德终始循环。五德终始指改朝换代,金克木、木克土、土克水、水克火、火克金。克,就是战胜的意思。例如周为火德,秦朝得水德,所以秦代周。汉朝得到土德,因此汉朝取代了秦朝。当然,这是一套唯心主义哲学,古代不懂阶级斗争,用这种办法来解释改朝换代。

五行学说的产生,也从人体自身结构获得启示。人有双手,每手五指,双手为十指,十就是满数。诸如五体、五官、五脏,都和“五”挂钩,推而广之,有五味、五色、五音等。“五”是一个神秘数字,连带生成的许多数字都有特定意义。所以《史记》创为五体,与“五”的数目相配。

十二篇《本纪》,“十二”的数目象征一年十二个月。三十篇《世家》,“三十”的数目象征一个月为三十天。十《表》,“十”的数目象征十日为一旬,为数之极,即满数。八《书》,“八”的数目是一年四季的倍数。七十《列传》,“七十”的数目象征五行中一行的数目,是环周天三百六十度的五分之一。“三百六十”这一数目的五分之一是“七十二”,“七十”是省去尾数“二”,举一个整数。

《史记》五体,以及各体的篇数,反映的是五行思想发展的历史,是一种文化运动的象征,是那个时代历史哲学的反映。今天我们可以不去理会这些数目的哲学意义,但它启迪司马迁编织人工系统工程,《史记》内容博大丰富而不紊乱,正是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缘故。系统理论是现代科学产生的新观念,但司马迁已经将其运用于实践创作中,可见他的智慧是多么的深邃。

司马迁自己评述《史记》,说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。“究天人之际”,研究天与人的关系,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。第一是说“天”有意志,冥冥中为君主的保护人,所以君主称天子,是代表天统治人民的。按这一观念就产生了“天人感应”、“君权神授”学说,这是为秦汉大一统中央集权服务的理论,虽然荒诞,但有一定进步性。君主施政,不能逆天而行。政荒暴虐就是逆天,逆天就要丧失天命,改朝换代。这一理论告诫君主要兢兢业业,爱护人民。第二是说“天”为自然界,讲人类社会历史,要放在天地大环境中,所以天文、地理都纳入了历史。但《史记》的主流是讲“人为”,并不宣扬“畏天”,这是它的进步性。

“通古今之变”,就是讲历史要贯通古今,找出变化的规律,所以《史记》是一部通史。司马迁认为世间一切都在“变”,应该用“变化”“发展”的观点去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,掌握历史兴衰治乱的规律,所以司马迁不守旧、不循古。他对古今的关系是详今略古,注重当代史和近现代史,认为离当代越近的历史越应当总结,目的是以古为鉴,着眼现世和未来,这些都是进步的思想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