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脑脊随炎,通常在哺乳动物之间传播,人类会因为接触到染病动物的唾液而遭受感染。传染途径绝大多数都是人类被动物抓、咬伤以后染病,其潜伏期约1~3个月,视伤口严重程度、伤口部位等因素而定。 被抓咬伤以后,病毒会存在伤口周围,于3到8周内经由神经侵入到脑部而发病。若病发后,狂犬病的致死率几乎达百分之百。因此,被咬伤前和被咬伤后的预防工作皆至关重要。 “三不”预防被动物咬伤 1.不喂食流浪猫或流浪狗; 2.不接近及碰触来源不明的野生动物,尤其是属于哺乳类的猴子、浣熊、蝙蝠等; 3.不捡拾病倒路边的野生动物。 以上三点可以将被咬伤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。且家中若有饲养宠物,也要避免宠物和野生动物接触,并每年接种狂犬病疫苗。若发现宠物变得失控暴躁、会攻击乱咬,或是无精打采、唾液不停从口中流出,那就要尽快求助当地的卫生单位。若是动物染上狂犬病,通常在5~8天内会有病征出现。 动物抓咬伤后要“即时处理”并“尽速就医” 若真的不小心被动物抓咬伤,一定要先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清洗伤口15分钟,接着用优碘或70%酒精消毒伤口。 做好紧急处理后,也要立即就医,进行进一步的清洗治疗。医生会评估给予施打破伤风,或有必要施予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治疗。 狂犬病病毒在不利环境下便难以存活,所以面对界面活性剂、消毒剂或酸碱环境时很快就会失去活性,并且极不耐热和紫外线。因此只要没有被野生动物攻击受伤,民众也不必太恐慌,但需提高警觉。